合理的专业布局
工程学院立足新旧动能转换,促进人才培养、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、经济建设与技术融合,设有安全工程、测绘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,以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。安全工程专业围绕矿山灾害预测与防治、大型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等领域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、实践经验、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;测绘工程专业聚焦工程测量、航空摄影测量、地理信息系统、矿山测量等领域,将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;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,形成了生物质材料、生物能源、微藻高值化利用等优势方向。
扎实的学科基础
工程学院承担着济宁市生物氢烷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重点学科平台—“安全工程技术中心”、“新能源研究院”的建设,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、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,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,项目经费达300余万元;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被SCI、EI收录32篇,ESI高被引论文1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,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件。
优化的团队结构
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20人,专任教师17人,教授4人(含兼职3名),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,副教授2人,博士5人,其余均为硕士,硕博比达100%;具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11人,双师型比例达70%。
完备的实验条件
工程学院设有安全工程、测绘工程、新能源工程等3个实验中心,现有仪器设备500多台件,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。其中安全工程实验中心设有职业卫生实验室、火灾安全实验室、工程力学实验、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、防火防爆实验室、材料力学实验室、无损检测实验室、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等;测绘工程实验中心设有数字测量实验室、摄影测量与遥感中心、精密测量仪器室、GNSS数据处理中心、矿山测量实训室等;新能源工程实验中心设有生物质材料实验室、新能源制备实验室、新能源检测中心、大型人工气候室、中试技术示范平台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,满足员工科研与实习实训的要求。
显著的教育成果
工程学院遵循“以员工为中心”基本理念,构建“四位一体”循环教学模式,课程、实习、实践与比赛相结合,实施课内课外相结合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,并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,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。现有1个卓越人才培养教学团队,指导员工老员工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2项,省级5项,指导员工发表学术论文3篇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;获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老员工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及济宁市“创业济宁”青年老员工创业大赛决赛三等奖1项。毕业生考研率持续增长,2021届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50%。